每年春节之后,改革开放以来各个阶段驰骋中国商界的风云人物们,都会相聚在黑龙江尚志市的亚布力雪镇上,召开一年一度的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
泰康人寿董事长陈东升是亚布力论坛的理事长,他也是这个企业家圈子的核心人物。2001年,同为“92派”代表的师兄田源,因为受到瑞士达沃斯论坛的启发,选中了亚布力这个雪中小镇,开始尝试中国版达沃斯。但与达沃斯不同的是,那里最耀眼的人物,往往是大权在手的大国政要,而亚布力的明星,永远是在市场中拼斗的民营企业家。
作为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理事长,陈东升是“92派”概念的首创者,被誉为“最具思想力的企业家”,他将中国产权制度的发展与数次企业家创业热潮相结合,理清了中国民营企业的发展脉络。
“84派”、“92派”、“海归派(网络派)”,每年亚布力,陈东升以主持人的身份,将这些按照自己的理论划分的各个阶段的企业家,乃至新生代里最优秀的年轻创业者“一网打尽”,聚集在这个深山老林之中。在经历多元化思考之后,如今亚布力论坛的定位,也非常坚定地回到了创办初衷:这里是民营企业家自己的思想平台。
2016年的中国民营企业家们,虽面临着宏观经济与政商环境调整的双重压力。但与往年一样,他们在亚布力“依然春风故我,还是喜气洋洋,红衣服、红围脖,谈笑风生。”
亚布力闭幕当天的中午,陈东升设宴送别即将返程的马云、王石、郭广昌等企业家。与朋友们一一道别后,陈东升接受了腾讯财经的专访。
谈话中,在宏观层面,他分析供给侧改革,为企业家精神和企业家信心鼓与呼,并回顾和展望中国民营企业发展逻辑;在微观层面,他深入分析现代企业治理结构的心得,并分享在新的宏观环境下,泰康人寿坚定选择深入养老产业的思考。
我们将此次专访内容整理如下:
一、宏观大势下的企业家精神与企业家信心
腾讯财经:亚布力论坛开幕前,我们写了一篇文章,预测今年的亚布力可能不太乐观,企业家们面临宏观经济和政商环境的双重压力。这次论坛发布的《企业家信心指数报告》也显示,数字出现了明显的下降。但在亚布力现场,我们又看到企业家们还是其乐融融,似乎并无什么变化?
陈东升:敬一丹大姐也问了我和王石这个问题。企业家信心指数在下降,你以为大家会悲观,但是到这里企业家们依然春风故我,还是喜气洋洋,红衣服、红围脖,谈笑风生,内心是很强大的。不过每个笑脸的背后,可能都是血淋淋的现实压力,比如说王石,一般人哪儿能扛得住啊?到现在股权之争还没过去,万科还没有复牌。从商业角度来看,“万宝之争”将成为中国商业史的宝贵财富。
企业家就是在市场的环境里、在大风大浪中锻炼成长起来的。企业家的内心是很强大的,像马云,他这五年,什么叫如履薄冰,他内心世界的煎熬,他不被理解,那是多大压力!企业有多大,承受的压力就有多大,企业家的名气有多大,承受的压力就有多大,完全是一个正比例。
关于企业家的解释太多了,熊彼特(Joseph Alois Schumpeter)的“毁灭性创新理论”说,企业家精神就来自于创新。但每个人理解不一样,我有一个观点,我认为企业家的成长没有规律,商学院培养不了企业家,企业家是随机的,就像打拳击一样,一场一场的拳击赛最后剩下来的,是随机的,而不是有序的。企业家就是野树林的野猪,不是家养的,他完全适应环境,有很强的生存能力和挑战能力。
亚布力论坛举办了16年,这些企业家们,他们就是国家宝贵的财富,他们就是这个社会的中坚,他们就应该承担,他们就应该痛苦,他们就应该每天面对困难和挑战。
信心是什么,就是企业家精神。市场不好,企业就要采取各种手段去应对,“过冬”不等于企业家内心被打垮,不等于企业家遇到困难就放弃。
高盛董事长贝兰克梵(Lloyd Blankfein)有次跟我见面说,20世纪是美国的世纪,在那个世纪里,美国遇到了1930年的“大萧条”,跨世纪之后,又遇到2008年金融大危机,但美国经济依然繁荣。21世纪是属于中国的世纪,中国还没有遇到什么困难,但肯定会遇到,中国应该有这个思想准备,但遇到困难也不算什么,困难其实是经济的一次调整和纠正,中国依然可以继续繁荣。
困难就像人害病,让人更健康。今天中国遇到的困难就是转型的过程,中国经济35年高增长,政府的力量熨平了周期的波动,虽然也有通胀时代,也有紧缩的时代,但是总体没有出现像西方那样大的经济危机,大批的金融机构倒闭,企业倒闭、失业。今天的经济下行、转型,都是正常的、预期之内的困难,我们可以面对,我们可以克服。
腾讯财经:中央最近提出了供给侧改革,就是我们的转型方向。这个话题在亚布力论坛上谈的也比较多,但大家各自都有不同的理解,您的理解是怎样的?
陈东升:马云讲得很好,供给侧改革就是推内需,内需就是消费,消费就是市场。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说得重一点,就是一次市场化更深入的改革。
为什么出现供给侧的问题?因为过去我们重视GDP,不追求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所以才形成大量的低端重复建设,产能过剩的现象。
所以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就是市场深化改革,就是放弃过去政府主导经济增长的模式,实际上是市场化更深刻的改革。谁知道消费者有需求?企业;谁来预测未来消费者的需求?企业。谁来为企业做决策?企业家。所以我刚才说,企业家是国家的宝贵财富。
二、企业要有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
腾讯财经:王石前段时间表示,还是希望由国有企业来控股万科,您怎么理解他的这一想法?外界的解读是,国有的控股股东,会相对稳定,会继续放权给王石领导的现有管理层。
陈东升:中国是从计划经济走过来的,中国这30多年的经济成长和进步,国有企业、外资企业、民营企业这三股力量都做出了贡献。今天中国的现实也是三股力量相互融合的进程。美国的大企业走到今天,大概花了三代人,甚至五代人的时间,从私营家族企业变成公众企业。高盛是国有企业还是私营企业?都不是,就是混合所有制企业。要尊重历史,不要再去强调所有制的性质,而是要强调企业有没有好的治理结构,这是最重要的。
巴菲特曾经讲过,治理结构就三种形式。一种没有大股东,但是每次开董事会都假设有个大股东,只是他没有出席董事会、股东会。这个假设你说多么巧妙?没有大股东,但是要以股东利益最大化为核心,虽然股权是分散的,职业经理人控制的股东会、董事会,还是要以股东价值最大化为目标,要假设有一个大股东在时刻盯着自己。
第二种就像巴菲特自己,像我、像郭广昌这种形式,我们又是大股东,同时又是职业经理人(董事长兼CEO)。但在这种结构下,通常第一代企业家最辉煌,如果说巴菲特不在了,他儿子有没有这种本事(掌控好企业),就不见得好了。
这种情况下,第三种形式就出来了:大股东不参与经营企业,而是交给职业经理人经营。巴菲特认为这种治理结构是最好的。
腾讯财经:您怎么理解亚布力论坛上马云提出来的,“客户第一,员工第二,股东第三”的价值观?马云认为这应该成为普世价值。
陈东升:我当时就在台下与旁边的郭广昌交流,我们认为不同的观点都是对的。股东价值最大化就是企业要有盈利,盈利了就能够照顾员工,照顾客户。所以股东价值最大化是1,员工、客户是后面的0,这样一加起来就是100。没有这个1,后面是不存在的。
马云讲的是,今天进入互联网的平台时代,没有客户就没有员工,没有员工就没有股东,这也是对的。他说的客户一定是带来价值的客户,千万不能理解说是不赚钱的客户,那是没有价值的。能够给企业带来价值的客户,你把他拢住,员工就有事做,员工创造价值,股东就有价值,这也是对的,只不过是两个不同层面的解释。
三、谈“15派”现象与中国民营企业发展逻辑
腾讯财经:最近的一两年的“双创”,我们发现新的一轮创业潮出现了,创业者中,有草根创业者,也有从国企、公务员岗位脱离体制“下海”的,类似于“92派”,从体制内走出来去自己创业,或者参与到一些好的民营企业里面去。按照您提出来的“84派”、“92派”、“海归派(网络派)”的发展逻辑,如果把这个现象称为新的一代“15派”,您认同这一说法吗?
陈东升:我认为有。其实我后来讲过,“84派”、“92派”、“海归派(网络派)”,基本是由企业的产权这条线串起来的。“84派”时没有游戏规则,没有公司法,所以他们“野蛮生长”。到了“92派”这里只有一种模式,就是现代企业,产权清晰,董事会、股东会治理结构清晰。但是到了“海归派(网络派)”,带来两个伟大的制度:创始股份和期权制度,它们使创始人利益得到了保护,创始团队分享到利益。到此为止,中国和西方接轨,从产权理论的企业制度来看,框架本质的核心东西完成了。
在“海归派(网络派)”之后出现的企业家群体,我叫做“后WTO时期”。这个时期,PE、创业资本和天使投资人崛起,只要创业者有好的创意,就不怕缺钱。对于产权制度、知识产权和创始人、创业团队期权等,都有了完整的创业法律制度。可以说私募基金的崛起,为“双创”奠定重要的基础和制度保证。
今天世界上具有超级的创业、创新精神,以及创业的规模和浪潮的国家,只有美国和中国,甚至中国要高于美国。对中国的信心,就看年轻人,看未来。创业的潮流浩浩荡荡,谁都不能阻挡。中国真正的大好时光,现在刚刚开始。
腾讯财经:如果说“15派”提法成立的话,它跟“海归派(网络派)”的区别在哪里?今后是否就是“15派”这样的波浪式创业潮流?
陈东升:我把“海归派”之后的创业者统称为“后WTO时期”的创业者,他们集中了第一代的“悲怆”、第二代的“责任”,以及第三代的“新锐”。前三代人付出的代价,叠加形成了完整的体系和制度。“84派”、“92派”、“海归派”,这三股力量完成了中国的产权体系、创业体系、企业制度、创新制度、期权制度、企业法、治理结构、公司章程、股东权益,以及股东董事会和管理层的关系等问题。在这些制度上,西方很成功,到今天中国也已经成熟了。
在这个完整制度之上,创业浪潮会有序推进。今后就是你所说的波浪式的创业前景,通过三拨人完成的制度建设,将来只是修修补补,本质性的、框架性的、革命性的问题不存在了。
四、保险行业三大模式与泰康在养老产业的思考
腾讯财经:以宝能系的前海人寿、生命人寿为代表,保险行业出现了这种较为激进的“黑马”模式,无论是保费规模增长、还是投资风格都比较激进,过去的两年里频繁地举牌上市公司,甚至发生和万科这样的冲突,你是怎样看待保险行业这样的一种趋势?
陈东升:我们把保险公司分三类。一类叫负债驱动型,大型传统的人寿保险公司,比方说像中国人寿、平安保险、太平洋、泰康、新华、太平,这些公司已经建立了强大的销售体系,代理人队伍都在20万以上,是中国寿险业核心的长期寿险市场的主流。这五年,这些大型传统保险公司走了一条价值转型的道路,就是去银行保险规模化,去保单短期化,去保单理财化,走向长期价值经营。泰康这五年转型很成功,我们走的就是这样一个路子。
第二类是资产驱动型。你所说的这些保险公司,他们的历史不长,他们也要寻找自己发展的机会。以往建立庞大的销售体系的时代可能过去了,他们也想走一条自我发展的道路,通过银行迅速地积累保费,把自己的资产规模做起来。但是银行是一个销售的中介渠道,成本偏高,保险缴费期限偏短,所以他们就走向一个资产驱动型的模式,我们管这类叫平台公司。
还有一类保险公司就是,大银行建立自己的保险公司,它借助母公司强大的分销体系、客户体系来销售保险。
今天的保险业慢慢形成了这三股力量,不同的道路,不同的优劣,不去评论谁对谁错,每个人都在寻找自己发展的道路。
很多人问为什么泰康、平安没来举牌(上市公司),因为我们今天走的是长期价值和负债趋动的模式,泰康这些年走保险和医养结合的路子,做医养实体、长期寿险,价值驱动,其他的传统保险公司大多跟随泰康走上了这条道路。
腾讯财经:泰康提出的口号叫“从摇篮到天堂”。今年是泰康人寿创立20周年,现在距离“从摇篮到天堂”的目标还有多远,面临的最大的制约是什么?
陈东升:人寿保险其实就是通过金融的虚拟方案,来解决个人和家庭的生老病死问题。我们把虚拟的保险产品,和现实的医疗、养老产品服务相结合,创造了一个新的保险产品:“幸福有约”。年轻的时候买这个产品,老的时候就可以到泰康的医养社区享受养老和医疗服务。
短短三年的时间,这个产品已经卖了2万单,拥有了2万多高净值客户。我们提出“四位一体”战略——“活力养老、高端医疗、卓越理财、终极关怀”,把养老、医疗、理财、终极关怀四个问题一并解决,形成了全生命产业链的一个长链条的彻底整合。
至于目前面临的制约条件,很简单,医疗养老的探索虽然落地了,但是我们还不够系统化、体系化、价值化。下一步要做的,就是全国的网络布局,一旦系统化、体系化、价值化,整个网络就会产生巨大的化学反应,可以把大健康、保险的产品,和现实的医疗、养老产品服务相结合,打造一个垂直产业链的闭环体系。这个我估计还要十年的时间。
腾讯财经:泰康人寿的上市计划目前准备的怎么样了?
陈东升:今年保监会实施偿付能力第二代的监管,泰康人寿资本充足率将大幅跃升三分之二,所以我们没有大的资本压力。如果为了融资,泰康完全可以不用上市,我提出上市,就是希望泰康未来成为一个公众公司,成为一个透明度更强的公司。
这次亚布力马云讲阿里巴巴的合伙人制,讲阿里巴巴的治理结构,对我有很大的震撼。我觉得一个企业建立强大的、非常有力量的治理结构,是一个企业发展的根本保证。所以(泰康)迟早是要上市的,只是时间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