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经济日报》特别推出年度策划“改革开放40年人物志”,聚焦改革开放有影响力的企业家和思想家,报道改革开放40年经验成果。泰康保险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陈东升受邀专访。今日,《经济日报》整版刊发专访文章《坚持创新驱动 深耕寿险产业》,并配发奋斗者感言《永远做社会的正能量》。
62岁,在这个年龄大部分人已经退休在家颐养天年了。然而,陈东升的事业却再次攀上了新的高峰。
7月19日,泰康保险集团首次上榜2018年《财富》世界500强,以 240.58亿美元的营业收入位列第489位。“以中国经济的体量,泰康该上榜了。”陈东升说。
从1992年下海创业至今,陈东升已经在商海拼搏了26年。这期间,他创办了嘉德拍卖、宅急送,以及后来的泰康人寿,每一次创业涉足的领域都是改革开放后市场的空白点或行业的创新领域。可以说,是改革开放造就了陈东升,让他借着改革开放的东风完成了人生和事业的转型升级。
从小城走向大千世界
见过陈东升的人,都会对他儒雅睿智的外表留下深刻印象。他那种说话声调不高,却充满激情和感染力的语调,颇具“南人”风格。
“我生在湖北天门,是在县城里长大的。小时候我特别喜欢读各种报纸和杂志,对我影响最大的是《参考消息》《人民日报》,还有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陈东升说,这些报刊和广播,为他的少年时代打开了一扇扇观察外界的窗户。
特别是《参考消息》上的一篇报道,让陈东升至今印象深刻。1973年的某期《参考消息》第四版用三分之一版的篇幅,介绍摩托罗拉发明了可携带式电话,即现在的手机。“我记得报道中说,这种设备的使用成本非常高,但在未来一定会改变社会。当时我就觉得这是一个跨时代的发明,但没想到今天智能手机对人类社会的改变会如此之大。”那时的陈东升还只是一个敏感好学、对外部世界怀有强烈好奇心的少年而已。真正改变他人生轨迹的,是在进入改革开放后的大学时代。
1979年,陈东升考入了武汉大学。“我的大学经历基本上就是围绕着改革开放展开的。借着改革开放的东风,武汉大学开展了一系列教育改革,包括学分制、选修制等。”陈东升说。由于可以选修课程,虽然就读于经济系,但他也选修了很多经济系以外的课程。“这改变了我的整个思想体系和价值观,使后来的我成为了一个思想开放的新青年。”
“改革开放之初,各种学术思想流派像潮水般涌现。那时在大学里,每天都有听不完的讲座、谈不完的话题。我还组织了一个多学科讨论会,哲学系、化学系、数学系的一帮学友在一块搞交叉学科。各种思想交融碰撞出的‘火花’,让我沉迷其中,根本没有要经商的想法,我更想成为一位经济学家,想留在武汉大学当教授。”陈东升笑着说。
也许当时的陈东升并没有意识到,改革开放带来的思想碰撞,恰恰为他后来的企业家生涯注入了善于学习、勇于创新的观念和意识。排一排陈东升创业的“编年史”即可一目了然——
1988年,时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管理世界》杂志副总编的陈东升策划了中国100大企业评价,第二年又评出中国500大企业。学习的对象就是《财富》杂志,上面有世界500强的评比。标准是“参照国际惯例 ”,按销售额排序;
1992年,陈东升着手筹办嘉德,学习的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拍卖行苏富比。据陈东升说,他们用摄像机悄悄拍下香港苏富比拍卖现场的一切,包括牌子、记分牌、拍卖师,连预展时用的玻璃罩厚度都没有漏掉。2016年,泰康更是斥资2亿美元,购下苏富比13.5%的股份,成为苏富比的第一大股东;
而筹办泰康时,陈东升则是带着手下遍访日本、美国及欧洲的20多家保险公司,考察学习对方的公司架构、业务设置、核保核赔等。如今,泰康已经从一家小公司变成了万亿级的大公司,并跻身世界500强。
对此,陈东升总结为创新就是率先模仿。作为企业家的他,总是以开放的态度,去拿来、去学习,在实践中不断创新,最终实现目标,而这一切皆发轫于他对改革开放的领悟和理解,这也是他不断获得动力的源泉。
创新、创新,还是创新
从创业者到企业领袖,陈东升踏着改革开放的大潮,让企业一步步缩短了与世界的距离,这其中创新当属最重要的元素之一。
外表看上去温文尔雅的陈东升,做起事来却够“潮”,够时尚。从 1992年辞官下海,成为“92派”企业家代表人物,到创办嘉德拍卖,成立宅急送,再到筹建泰康,这些都是当时市场上的新鲜事儿。凭着对市场经济潮流的敏锐和坚定的信念,陈东升抓住了改革开放这个大机会。
“1992年是个时间点,如果提前5年下海,即80年代中期下海,人家一定说我是犯了错误;如果提前3年下海,人家会说我创业是因为工作干得不好;1992年下海,大家都说我是个有勇气的英雄!这就是当时的社会价值观。主流价值观的认同是‘92派’下海经商的一个重要社会基础。”
1992年邓小平南巡后,股份制开始推行,这又给陈东升这一代企业家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1992年6月,原国家体改委颁布了《股份有限公司规范意见》和《有限责任公司规范意见》两个规范意见,我们学经济的如获至宝。那时候,我把两个文件揣在兜里,天天看。嘉德拍卖的发起人协议、章程都是从这两个文件上面学来的。”陈东升说,据说1992年前后全国有超过10万体制内官员下海经商,包括田源、毛振华、郭凡生、冯仑等。
“当时有两个模式,冯仑他们叫南方模式。我、田源和毛振华等人叫北方模式,就是寻找一个行业空白,创造一个行业标杆企业,带动一个行业的发展。嘉德拍卖带动了中国艺术品拍卖行业的发展,田源的国际期货公司带动了中国期货行业的发展,毛振华的中诚信则带动了评级行业的发展。不仅培养出了业内标杆企业,更向整个行业输送了一大批人才。”
有一次,陈东升带队去嘉德参观,一行四五十人一进嘉德大厅,“呼啦啦”全部向前跑去,把被搞蒙了的陈东升留在了最后。原来,大伙全部围到大厅内摆放嘉德拍卖须知、拍卖手册的展览桌前,“哄抢”起相关材料。后来,这些文件的仿制品迅速出现在全国所有的拍卖行中,包括嘉德拍卖装材料的袋子都被行业化了。如此看来,嘉德拍卖的标杆意义不言而喻。
在陈东升看来,“92派”是真正的市场经济和现代企业的试水者。“我们这些公司,一成立就是股份公司、有限公司,产权清晰,完全是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建立起来的。”
按照特有的创新思路,陈东升一直将发展目标锁定在行业空白之处。当年《保险法》尚未颁布,股份制商业保险公司还是一项空白,而陈东升则毅然决定进军保险行业。
说起激发陈东升进入保险业的机缘,还得将时光回溯到1990年,那年陈东升随中国青年代表团访问日本,他看到东京最高的摩天大楼上,最抢眼的广告牌竟然是“日本生命”“海上火灾”之类的保险品牌。这一情景的冲击,为日后陈东升的创业规划留下了清晰的思路。但迈出这一步,光申请牌照陈东升就花了4年时间。“我去当时的人民银行保险司申请时,坚持要做股份制寿险公司,但那时还没有什么人申请人寿保险,人们对人寿保险的接受程度还不高,我费了很大的劲才把企业办起来。”陈东升说。
今天看来,陈东升创办嘉德、宅急送和泰康,除了处处击中行业的空白外,更厉害的还在于,当第一第二产业还在市场经济中占主导地位时,他却敏感地全力做起了第三产业。“
我觉得改革开放,开放是起因,改革是过程。没有开放就没有改革,没有开放认识到我们和世界的差距就没有后来的改革。没有开放也就没有目标和要求,我们就不知道该往哪里走。”陈东升说。
改革开放,让陈东升一次次见识了外面的世界,然后模仿加创新地实干,事业自然是水到渠成。
用市场经济的方式为人民服务
对于陈东升来说,嘉德拍卖也好,宅急送也罢,更多意味着创业的过去,而泰康保险,尤其是泰康的医养版图则是他的当下。
“泰康现在是中国第四大人寿保险集团,管理的资产达到12000亿元,而且发展速度很快,特别是在健康养老领域。我们在全国已经拿到了12块地用于养老社区建设。今年还会继续拓展,基本能完成全国核心区域的布局。”陈东升说。
最新数据显示,泰康保险集团2018年加大了在大健康产业上的投入。今年开年,泰康医养社区就接连在南昌、厦门、沈阳三地布局,斥资23亿元的泰康之家蜀园正式开园。这是泰康继北京燕园、上海申园、广州粤园成功运营后的第4家持续照护医养社区。泰康还在成都成功取得天府新区医疗用地,将打造集医教研于一体、全面对接国内外保险直付体系,服务成都、辐射西南区域的高端国际化医学中心——泰康西南医学中心。
“买车、买房、买保险”是陈东升眼中现代生活新三大件。“买了养老保险,未来养老就不用愁了,买了医疗保险,未来看病就不愁了。为什么我们的养老保险销售量每年成倍增长,是因为联通了产业链,符合市场的需要。”在陈东升看来,健康养老战略是遵循社会进步的潮流,顺应了经济发展的规律。
“当下社会需要更多的有耐心的人,有坚定目标的人。泰康开始搞养老业务时,有人质疑我们,说泰康是借养老圈地,但时间会给出答案。医养项目就是泰康的战略产业。10年磨一剑,现在泰康医养社区在保险业和中国老龄事业领域都走在了最前面。”
对于泰康医养眼下的成功,陈东升并不满足,他希望让更多的人能住进养老社区。当记者问陈东升,如何理解他曾说过“泰康将逐步向中低端消费者全面开放这个问题”时,陈东升坦言他在思考:高品质的生活能不能不断创新,不断降低成本,让更多的人能够享受这种生活。
“这是一个综合性问题,比如说年轻人,可以通过早买保险,解决未来的养老问题。我们也可以去投入或接手一些现有经营不佳的养老机构,进行内部改造。我觉得最核心的不在于奢侈,不在于面积大,重在创造一种生活方式和品质。好的产品一定要不断降低成本,就像手机从‘大哥大’到现在人手一部的智能手机一样。我有这样的理想和雄心,让更多人住得起,享受得起这种综合性、高品质的养老方式。”
“年轻时总是很急,恨不得一天做十件事,第二天就成功。后来我说,一年只做一件事。再后来说,三年只做一件事。现在我说,一辈子只做一件事,用市场经济的方式和方法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陈东升说。
奋斗者感言
永远做社会正能量
陈东升
中国企业家群体是在改革开放进程中孕育并成长起来的。40年来,改革开放让中国的企业家群体得到了新生和壮大。也使得中国现代企业制度从无 到有,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现在,中国的营商环境更加完善,中国的企业家精神也逐步形成与发展。企业家精神不分所有制形式,国企、民企都可诞生伟大的企业家。独特的创新精神、冒险精神是企业家精神的精髓。真正的企业家精神不是温室中的幼苗,不依赖刻意的呵护。只要赋予公正、规范、透明的市场环境和法治环境,企业家自会迸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创新力。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如今正在逐步进入以创新驱动、效率驱动为根本的高质量发展阶段。我们有决心依靠创新驱动,进入新的业务蓝海,占据产业发展制高点,满足大众消费新需求;我们将依靠效率驱动,整合上下游产业链条,淘汰落后产能。可以说,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创新驱动、效率驱动为核心的中国经济将迎来更大的发展。真正的市场化企业、真正具有企业家精神的企业,会更加适应这种新要求。
企业家精神是一种乐观的精神,优秀的企业家要看准潮流、迎上风口,义无反顾地迎接新机遇和新挑战。
今天,中国的创业创新潮流浩浩荡荡、不可阻挡,优秀的企业家需要顺 应潮流、不断创新,积极参与到创新创业浪潮中,在企业成长的进程中推动中国经济不断进步,向前发展。
22年来,我们一直在深耕寿险产业,坚定走专业化、市场化、规范化的 道路,坚定守住跟政府的“亲”“清”关系,尊重生命、崇尚专业、敬畏市场,探索出一条保险与医养相结合、有中国特色的保险创新发展之路。在探索的过程中我们认识到,好的企业一定是坚持走创新和效率驱动之路的企业,好的企业家就是把企业做好、为社会创造财富和就业、为国家创造税收、为人民和公益慈善事业做贡献的企业家。
真正的好企业、真正的企业家一定是这个社会永远的正能量。
来源/经济日报